Homegrown Flavours

  • Rank #
  • Premiered: Feb 2018
  • Episodes: 88
  • Followers: 0
  • Ended
  • TVB Jade
  • at 0
  • Food

Seasons: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mark episodes as watched. Log in or sign up.

Season 3
3x1
第1集 - 有機菜芯、本地蔗 本土滋味再升高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r 03, 2019
阿譚、幸美、庭鋒與新成員余德丞,延續香港原味道之旅。菜心深受香港人熱愛,保存菜種有菜種行,還慶幸年輕農夫承接培植本地菜心。庭鋒、德丞摸黑落田幫忙捉蟲摘菜,體驗農夫所付出的心機。本地蔗造糖、煲水等用處不一,飲蔗汁先要劈蔗,庭鋒大刀一揮,打孖上!鮮搾蔗汁固然清新,又到蔗汁老字號品嚐先蒸後搾的蔗汁,多一份清甜。再將蔗汁、本地手工啤酒原味道合二為一,創作本地特有蔗汁啤酒,本地蔗滋味Level Up。
3x2
第2集 - 青棗、竹芋、本地蘑菇、車仔麵 精緻港產味道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r 10, 2019
港產青棗貴精不貴多,庭鋒、德丞親手採摘翠綠飽滿本地有機青棗,粒粒皮薄多汁。藏在泥中的竹芋(粉薯)不為香港人熟悉,阿譚、幸美掘起成束竹芋,一見廬山真面目!元朗菇場日產一千五百公斤蘑菇,深入「菇陣」,瞭解蘑菇生長過程;再品嚐中、西蘑菇菜式,正到唔停到口。三十年歷史人氣車仔麵店,新一代傳人延續爺爺創立的品牌,將傳統美食發光發亮。湯底新鮮、滷水汁足料、材料入味,配上秘製辣汁無得輸,入廚房一看製作「秘技」。
3x3
第3集 - 香港的糖果代表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r 17, 2019
香港手製紅棗核桃糕製作工序繁複,買少見少。這款老牌小食得以延續,有賴糖果廠一家堅持推廣傳統味道。見阿譚、庭鋒拆棗拆到手軟,幸美、德丞合力篩走……核桃,便知製作過程絕不容易。兩位男士落模時效率奇低,究竟發生何事?烹飪教室創辦人以花生、米通,製作香口、脆卜卜鳥結糖,一食就知是香港味道。另一種本土糖果特色,非本地潮語手拉糖莫屬!經過師傅搓糖、拉糖,再人手拼拼砌砌,手工糖果「魔法」變出甚麼字?
3x4
第4集 - 健康午餐盒、本地有機豆芽 「熱血」堅持到底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r 24, 2019
年輕廚師不惜放棄大學學位,將夢想變成事業,為師生炮製溫暖、健康、精緻午餐。庭鋒、德丞做「跟班」到街市買餸,把握兩小時趕工製作飯盒。年輕廚師獲母校大為支持,老師亦喜見飯盒令學生食得健康食得飽,各方皆滿足!本地有機芽菜由篩豆、培植到收成,對水份、溫度的要求甚高。除了常見的綠豆芽、黃豆芽,又看看黑豆芽的生長過程。花生豆芽在香港屬「生面口」,培植材料非如一般豆芽。向食店推廣這種嶄新原味道時,為何多次碰釘?
3x5
第5集 - 誠意送上本地有機蔬菜、粟米爆出好滋味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r 31, 2019
大埔週日農墟的七彩有機蔬菜好吸引!親臨本地有機農場,見庭鋒與有機農夫挖菜頭,顏色時紅時金、時白時波板糖,究竟講乜東東?在香港當有機農夫甚艱難,但無阻農夫挑戰新品種,綠寶石車釐茄、草莓番茄啜落飽滿多汁。元朗有大片有機超甜粟米田,鑽進茂密的粟米田,捉實鮮嫩粟米屈一屈,清脆一聲後新鮮粟米即到手!粟米搖身一變成爆谷,德丞炮製經典焦糖爆谷,本地爆谷品牌還誠意製作車打芝士口味,香味濃郁,粒粒爆谷殊不簡單!
3x6
第6集 - 地爐燒豬、米乳豬、黃酒釀 傳統烹調手藝的新時代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Apr 07, 2019
全港碩果僅存的地爐燒豬場,得有心人出手相助,逃過被消失的命運。師傅一手拉起新鮮豬上鈎,庭鋒有樣學樣,只差一步!地爐燒至火光熊熊,一切看似準備就緒,下一步,師傳竟然……打開石爐蓋,隨之響起「爆皮」聲,辛苦過後,皮脆肉嫩燒豬出爐!香噴噴米乳豬點只皮脆,乳豬油香還滲透炒飯,營合食豬新時代。「圍村瑰寶」黃酒釀以粘糯米釀製,由傳統瓦缸換上不鏽鋼桶,酒釀廠創辦人製作圍頭黃酒新花款,以傳統圍村手藝助都市人補身。
3x7
第7集 - 涼果、傳統醬料 緊隨時代步伐的傳統美味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Apr 14, 2019
「口立濕」(涼果)在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零食老字號屹今仍堅持香港製造。經典蠔油豆、檸檬涼果,隱藏繁複製作功夫,喚起一代人的回憶。飛機欖檸檬、九製甘草檸檬隨時代改良;懷舊蝦片大大塊、脆卜卜,Shake Shake新食法,好玩又好食。老牌醬料廠改良廣西辣椒醬成桂林辣椒醬,甚麼材料令辣椒醬與別不同?醬料廠引入現代化製作、嚴密保安系統。傳統蠔油雖改以機器製作,但鮮味依舊。以老字號醬料烹調西式美食又如何?
3x8
第8集 - 中西甜品、傳統小食 人手製作零舍唔同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Apr 21, 2019
35年人氣糖水舖,堅持天天自家製,以心機賺來人氣。由負責人親自示範複雜的涼粉製作,庭鋒、幸美急不及待原條放入口,滑嘟嘟、甘味十足,格外多份心機滋味。庭鋒學整芝麻湯圓,起角、漏餡,唔收貨!屹立鯉魚門半世紀的小食店,特選高山合桃配合健康材料、低溫烘焗,製成健康合桃小食。合桃中央的分心木原來是寶,負責人如何物盡其用?製作傳統鳳凰卷加入時下「超級食物」螺旋藻,捲蛋捲甚考功夫,阿譚、幸美一決高下!
3x9
第9集 - 養生湯水、辣椒粉、手造蛋捲 熱誠創出一片天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Apr 28, 2019
「小鮮肉」一手主理花膠燉湯網店,親自發花膠、榨杏汁、自家製清心丸,材料絕不馬虎,成品捨棄傳統保暖壺,換上精緻玻璃樽,絕不欺場!無辣不歡者注意!辣椒達人滿懷一股「辣椒熱誠」,走遍大江南北,精挑細選五種辣椒,原創二十萬辣度辣椒粉。跟達人到專門店,看哪種辣椒,辣到大象都「跳舞」?兩位男生合作經營蛋捲網店,人手製作精緻雙層蛋捲,研製創新玫瑰紅莓、特濃朱古力味。堅持換來賞識,蛋捲得以進駐店舖寄賣!
3x10
第10集 - 川龍茶樓、西洋菜夠傳統 住家菜水餃新食法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y 05, 2019
大帽山川龍山明水秀,茶客在傳統茶樓飲啖茶食個包,別有一番風味。茶樓由第二代接手,客家新抱師承奶奶製作雞屎藤茶粿,讓茶客品嚐傳統客家味道。大帽山得天獨厚,種出靚靚水種西洋菜。庭鋒、德丞落田摘菜,又學「踩板」修復西洋菜,期間庭鋒竟被評乜都唔正!川龍還有泥種西洋菜,菜葉為何生「血根」?姊弟同心經營餃子店,將住家菜包進餃子,選材講究,用料十足,餃子更有原隻鮑魚苗。幸美、庭鋒學包餃子,成品差太遠……
3x11
第11集 - 手工果醬揚威國際 包裝餸菜的住家滋味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y 12, 2019
元朗大片菠蘿園稱得上菠蘿遍野,德丞握住菠蘿椗輕易一拗,新鮮菠蘿到手,當然要即開即食!香港女子的自家製果醬揚威國際,不論是港式風情柑橘陳皮果醬,還是採用本地有機青檸的果醬,果味特別香濃。她又將本地菠蘿加上有機農場的泰國香水檸檬、鮮嫩薄荷葉,炮製百份百香港原味道果醬。濃郁果香背後,隱藏製作者對已故婆婆的思念。「真空冷藏袋裝餸」讓忙碌都市人都食到住家飯。看著製作者一絲不苟炮製自家餸,充滿媽媽的愛。
3x12
第12集 - 元朗烏頭品質保證 消夜點少得潮州打冷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y 19, 2019
「元朗烏頭」質素保證,阿譚、德丞體驗生猛烏頭的威力,落水活捉烏頭!魚場引入現代化機械、自設專賣店、在魚身套上「身份證」(標籤),以質素打破重重難關,但遇上候鳥偷魚點算?速遞元朗烏頭,學做潮州烏頭魚飯!將製作好的烏頭真空包裝,隨時隨地都能品嚐潮州烏頭風味。潮州「打冷」是香港人深宵醫肚之選,潮州打冷老字號老闆每日親自到街市選料,炮製潮式滷味;潮州名菜還有反沙芋,功夫菜買少見少,老闆即席獻技!
3x13
第13集 - 見證傳統漁市場拍賣 體驗燈船捕魚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May 26, 2019
青山魚類批發市場是香港唯一保留傳統拍賣,阿譚、幸美凌晨走入漁市場,見證最「旺場」時刻。漁民快手快腳將漁獲分類、磅重,競投開始,趁快買得心頭好!二人與庭鋒登上燈船,利用照燈方式夜間捕魚,但原來日頭就要出海霸定靚位。入夜,魚群隨光而至,眾人齊心協力落網,一網打盡各式魚類、大蝦、魷魚,趕趁朝早將漁獲運到漁市場。隨漁業漸漸式微,競爭大,魚獲少,難免令漁民沮喪。記著支持香港海鮮原味道,給漁民打「強心針」!
3x14
第14集 - 蟲魚菜共生、本地扇貝、新派蘆兜糭 「傳」為下一代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n 02, 2019
農莊實行「蟲魚菜共生」,每逢假日變成「小學堂」,教小朋友貼地響應綠色生活。庭鋒撒網捉羅非魚,又和幸美親手掘薯仔,製作土窰「香葉羅非魚」拼炒薯絲,風味十足。本地魚排養殖別具特色的橙黃色本地扇貝,吸引阿譚、幸美的莫過於本地珍珠貝,還採到大大粒珍珠!負責人聘請本地漁民,支持研究工作,全誠投入復興本地漁業。中山「蘆兜糭」得新一代注入新元素,庭鋒、德丞貴為潮人,試包新派「麻辣鮑魚糭」,趁端午節推廣傳統工藝。
3x15
第15集 - 三姐本地菜盛宴 傳統皺皮腸粉的新味道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n 09, 2019
後生仔林正峰、孔德賢初來報到,為蕭秀香(三姐)蒐羅本地食材。本地茄子採用嫁接技術,全年均有高質收成。請三姐出場,與庭鋒、德賢即場炮製煎釀茄子;再摘長白豆、香芋南瓜,就連南瓜花都用得著?加上生猛本地紅蟹、瀨尿蝦,炮製一頓「本地自家菜」。三姐踩入「男人的天下」,打破別人的有色眼鏡,謹記父親的教訓,捱出成績來。德丞、庭鋒凌晨出動,跟師傅學整皺皮腸粉。用上健康紅米、黑米,舊米加石磨,腸粉更香滑,無得輸!
3x16
第16集 - 港式傳統麵包、老牌蝦子花生 延續傳統風味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n 16, 2019
兄弟同心協力,發揚傳統港式麵包風味。橄欖形的包種「硬豬」(香港小法包)買少見少,阿譚、楓學搓「硬豬」麵團;德丞則幫忙壓方包麵團,新鮮出爐麵包脹卜卜,任打唔變形,方包軟熟得可拉絲,絕不行貨。 .. show full overview
3x17
第17集 - 涼茶兄弟拍住上 醬料、素食醬料自家味道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n 23, 2019
八十後兄弟拍住上,將傳統涼茶文化推廣給年輕人。涼茶用料十足,套上精緻包裝,涼茶都可以變得新潮。雪梨膏貴為古時宮廷食品,兄弟親自選料,貴精不貴多。兄弟從小在父親的藥材舖小耳濡目染,執份五花茶話咁易!醬料廠傳人炮製傳統潮州橄欖菜、沙嗲醬,還與食材店老闆聯手炮製港式沙嗲牛,保持本土味道。素食私房菜負責人研製素魚露、素食爆炒醬,給素食者多個選擇。庭鋒、德賢即席製作素魚露湯麵、爆炒醬,素菜都可以好好食!
3x18
第18集 - 齋菜、芋頭、手工雪條 傳統與創新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n 30, 2019
香港首間齋菜館屹立超過一世紀,幸美、德丞、阿楓品嚐傳統齋滷味拼盤,又跟總廚學煮齋菜。負責人細說店舖歷史,珍貴舊菜譜記錄老香港飲食文化,主持有「驚人」發現!庭鋒、德丞到有機農場掘檳榔芋,口感跟一般芋頭仔有何分別?香芋紫米糖水是經典甜品,亦是創新手工雪條口味。創作者還將茶餐廳菜式融入雪條,創作冰凍粟米肉粒、佔醬多,還為日式拉麵店度身訂造海鹽奶味雪條。創作者堅持夢想,更多新口味手工雪條陸續面世!
3x19
第19集 - 樽裝小食、風味醬料 嚐盡百般滋味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l 07, 2019
天堂果(木鱉果)脹卜卜,表面有刺,一個個掛在棚上,橙色的成熟果實異常奪目。果肉、核衣同樣食得,因為有益,有來自天堂的禮物的美譽。 樽裝小食工場創辦人喜歡以食會友,又鍾情香港食物,與丈夫共同創業。惜丈夫不幸離世,經歷生離死別,樽裝小食的甜酸苦辣,如歷人生。主持一起製作酒醉鮑魚、麻辣鵝腎、醃蘿蔔,在負責人親自監督下,用料依舊講究,味道依然不變。 .. show full overview
3x20
第20集 - 本地西瓜、雪糕、鉋冰 消暑三寶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l 14, 2019
7月有多個農墟辦本地西瓜節,售賣多款本地種植的有機西瓜,當中的黑美人、甜美人、小玉,分別有何特色?而即使售價比進口西瓜稍高,市民仍樂意支持本地西瓜!工程師父親與三位兒子,造出批發予各餐廳的雪糕球、脆皮雪條及雪糕多士,堅持採用真材實料。他們更會研發一些糖尿病人能夠享用的雪糕,將吃雪糕的歡樂盡情分享!一對父女每早到果欄入貨,用上北海道牛奶製作綿密的牛奶鉋冰。幸美親身試過堆砌鉋冰,才知並非想像般容易!
3x21
第21集 - 港式快餐店、葡萄園 鑽研本土味道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l 21, 2019
港式快餐店香噴噴、大大份的焗豬扒飯、焗肉醬意粉是不少食客摯愛!經過五十年的改良,繼續精益求精,大廚指導庭鋒炮製焗豬扒飯,用料精準講究,休想偷雞加料! .. show full overview
3x22
第22集 - 培殖本地寶石魚 傳統醬園的新派味道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Jul 28, 2019
寶石魚於2002年由澳洲引入香港,再由人工繁殖出本地寶石魚,肉質鮮美有營養。漁護署積極研究繁殖技術,給本地養殖戶提供魚苗、飼養方法,推廣寶石魚。 德丞、幸美瞭解過照顧寶石魚的方法,便走進養殖池幫忙清理青苔,池底濕滑,生猛的寶石魚又跳躍不停,過程毫不輕鬆。縱然寶石魚屬難養的品種,但漁民的堅持,迎難而上,旨在給香港人多個選擇。 .. show full overview
3x23
第23集 - 網上住家餸菜包 新鮮本地通菜 法式香港味手工果醬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Aug 18, 2019
網上買餸電子平台,令無時間買餸的香港人都可以煮餐家常便飯。餸菜每日黃昏六點前送到客人手上,庭鋒、德丞把握時間開工,幫手切瓜、醃肉。 創辦人著重餸菜質素,採用有機食材,與有機農場合作,瞭解食材的生長過程,質素更有保證。客人可透過自動販賣機買餸菜包,按部就班就煮到四餸一湯。 .. show full overview
3x24
第24集 - 金腿五仁月餅、中秋糕餅、果仁零食 中秋傳統新派美食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Aug 25, 2019
中秋將至,點少得食月餅應節。深水埗老字號餅家特別在中秋時節,推出「金腿五仁月餅」。庭鋒、正峰眼看肉類、果仁等十多種材料,即幫忙切肥豬肉、叉燒,撕火腿,又落手搓餅皮,為何搓皮時要加入舊餅皮? 撈材料步驟都好講究,還要將餡料裹入餅皮再倒模,正峰卻將月餅拍落地,德丞則手指中招,二人又慢又論盡,還是交給師傅吧!新鮮月餅出爐,甘香味美,傳統味道更吸納韓國Fans。 .. show full overview
3x25
第25集 - 創意新派素食 純素月餅、楊桃、蕉迎中秋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Sep 01, 2019
素食餐廳的自家製新派素Pizza、漢堡、炸雞等,似模似樣!庭鋒親手搓芋圓,真材實料,芋頭味香濃。負責人為家人積極推廣素食,得到父親撐到底,經過無數挑戰、失敗,研製出似到十足的炸雞,當中有何奧妙? 素菜館推出應節純素奶黃流心月餅,阿譚與幸美一起製作,看當中的雞蛋有何替代品,而流心餡又如何製作?中秋節點少得楊桃,見有機農場的楊桃正慢慢成長,庭鋒與德賢轉移目標到大大梳的大蕉、牛奶蕉,卻怎麼變成鋸蕉樹?
3x26
第26集 - 環保養殖本地極品魚 尋找秋葵蹤跡 親嚐新鮮粟米汁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Sep 15, 2019
有本地魚場養殖高營養魚類,包括鱔中之王花錦鱔及被食評人稱為「忘不了」的吉羅魚。阿譚、庭鋒參觀魚場,聽到花錦鱔的身價後,差點企不穩!魚場利用廚餘餵食魚類;又以人工水流仿傚自然生態,淘汰不健康的魚,再把之化成魚肥,作為農作物的養分,做法環保又節省成本。 .. show full overview
3x27
第27集 - 苦瓜、水果粟米、室內水耕菜原始味道 創意香港口味曲奇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Sep 22, 2019
苦瓜藤上掛著一粒粒苦瓜BB,庭鋒、德賢幫忙套袋,防止苦瓜被果蠅侵襲,而白苦瓜是如何「製造」的?二人又摘清甜多汁水果粟米,還挑戰生吃雷公鑿、飲苦瓜汁。 中年男士放棄多年的正職,經營曲奇專門店,還創作真材實料港式口味曲奇。中年轉行雖失敗過,但仍無阻他對曲奇的熱誠。 庭鋒、德丞在室內水耕菜農場遇挑戰,先將羽衣甘藍種籽逐粒夾進小窿內,又幫菜苗轉盆。聽負責人講解水耕菜的好處和生長過程,再即摘即食鮮嫩本地水耕菜。
3x28
第28集 - 本地出品稻米、油甘子、膽型茄子 養生飲品全為健康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Sep 29, 2019
有機農場一片茂密茁壯的水稻正等待收割,但經過颱風吹襲,被逼提早收割。德丞、德賢幫忙收割、打穀,領悟「粒粒皆辛苦」,就算白飯都特別好吃。而剩下的禾稈草有何妙用? 阿譚與庭鋒則見識周身寶的油甘子樹,又認識特別的膽型茄子。縱然耕作難關重重,回報低,但農夫仍然堅持,全因喜歡二字! 夫婦追求健康生活,自製果醋。製作「玫瑰蘋果醋」,單是發酵過程就需一個月;再來「黑杞子紅棗參茶」,一鍋需煮兩日。付出時間、心機全為健康。
3x29
第29集 - 齊心延續歷史雜貨舖 本地養殖魚場「一條龍」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Oct 06, 2019
1952年創辦的雜貨舖,彷彿時光倒流到五、六十年代。店舖自家生產醬料和醃菜,庭鋒、德賢試整甜醋薑,以及加入紫心蕃薯的辣椒醬,發現庭鋒是拍薑高手!雜貨舖第三代甘願辭去工作,與家人齊心合力延續店舖歷史。 養魚業是夕陽行業,本地魚場幸得新一代接手,由生產飼料到銷售「一條龍」,更與時並進設立網上銷售。後生仔德賢、正峰身體力行支持,幫忙捉魚,又到自家工場學整新鮮魚蛋。魚場悉心培殖的本地養殖魚,必定品質保證!
3x30
第30集 - 潮州魚蛋粉辣椒油、雲吞麵、生麵 延續傳統手藝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Oct 13, 2019
德丞、德賢凌晨出動學整新鮮魚蛋,為何打魚蛋過程中要加冰?二人又合作整魚片,新鮮炸起的魚片頭非常滋味,怎少得夾辣椒油同吃!魚蛋粉麵店負責人三兄妹接手父親的店舖,還保留自家製辣椒油傳統,期望年輕一代能承傳下去。 一碗「細蓉」殊不簡單,雲吞麵舖負責人將師傅的巷仔雲吞麵發揚光大,除了親自煮大地魚湯、包雲吞,還選用老字號的生麵。阿譚、正峰到麵廠學造麵、雲吞皮。麵舖新一代接手,承接家人的心血,延續老字號的味道。
3x31
第31集 - 白花膠、糯米餈、沙冰及餃子 長洲原味道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Oct 20, 2019
長洲有小島風情、風味小食,還有矜貴白花膠,如何分辨正宗白花膠?水上人父女檔經營花膠生意,延續長洲傳統手藝。曬製花膠過程絕不馬虎,主持一試親自從白花魚取出花膠,又用白花膠炮製滋補糖水。 芒果糯米餈是長洲另一代表,大大件芒果配上薄薄的糯米皮,啖啖果肉!庭鋒、德賢切芒果,製作糯米餈皮,卻包到爆曬餡!90後長洲原居民返回小島,創作富香港特色的中式糖水、涼茶沙冰,幼滑有驚喜,還有手包餃子,滿載家的味道。
3x32
第32集 - 傳統馬仔、嚤囉酥 健康鮮製米線 新派茶味雪糕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Oct 27, 2019
三十多年歷史的唐餅工場,在香港碩果僅存手工製作馬仔。師傅每日馬不停蹄製作西樵大餅、光酥餅等唐餅,亦望年輕一代承傳傳統手藝。主持一於「拜師」學整馬仔及嚤囉酥。 雲南米線深受歡迎,有食店自家製作健康蔬菜米線,將紅菜頭打成蓉加入米漿,真材實料兼口感煙韌;而富雲南特色的「小鍋米線」,還迎合香港人口味! 茶行向年輕一代推廣茶文化,研製茶葉護膚品、茶味雪糕,品嚐「半熟普洱雪糕」,享受茶香兼瞭解茶的故事。
3x33
第33集 - 香港仔海鮮、艇仔粉 本地漁業情懷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Nov 03, 2019
香港仔碼頭一位年輕人,從曬家手上買入漁船,半途出家做海產批發商,每朝收集漁穫,然後運到天光墟擺賣,主持先來個秤魷魚比試;平靚正本地海鮮吸引街坊捧場,主持再落場幫手賣魚! 回到船上跟水上人學曬魷魚,又製作新鮮墨魚滑和蝦滑。眼見年輕人有志加入漁業,除水上人讚口不絕,亦得到餐廳的支持。 艇仔粉亦體現漁業情懷,一位艇家四十年來,每天在艇上熬製自家魚湯與滷水汁,炮製足料艇仔粉。這種獨特漁港風味,亦買少見少。
3x34
第34集 - 港式點心、糕餅小食 傳統風味不變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Nov 10, 2019
香港人最愛到酒樓「飲啖茶,食個包」,有酒樓少有自家製作點心,德丞、德賢、幸美學包傳統蝦餃、四寶雞扎、炸鹹水角,再齊齊享用各人製作的一盅兩件!除傳統點心,創新磨菇包、核桃包、燕麥軟糕滿足食客的健康需求。 一間四十年代已在香港開張的零食店,見證香港的歷史興衰。店舖還有造從前的嬰兒小食薏米餅、足料燕窩糕、香脆芝麻餅,最吸引阿譚的非蝦子扎蹄莫屬。店舖的包裝都印證香港的時代轉變,但人手製作食物的本土情懷不變。
3x35
第35集 - 鮮奶、白糖糕、蜂巢蛋捲 味道始終如一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Nov 17, 2019
本地牛奶廠堅持本地加工牛奶,鮮奶味道七十年不變,亦鑽研牛奶新口味,如薑奶、士多啤梨味,用牛奶入饌炮製鮮牛奶豬骨湯意粉、炒滑蛋、雪糕同樣正。傳統白糖糕、黃糖糕口味多年不變,雖由人手製作改成機械輔助,但懷舊風味依舊。 港式蜂巢蛋捲沒有花巧造型,全憑師傅經驗製作蛋漿,又改良機器,令蛋捲保持酥脆口感。主持挑戰高難度的捲蛋捲步驟,德賢製作了外形別具特色的「卷物」,庭鋒將蛋皮一分為二,但成品卻似模似樣。
3x36
第36集 - 網上農墟支持本地農夫 元朗絲苗再現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Nov 24, 2019
網上農墟負責人將農作物「擺上網」,支持本地農夫利用網上平台零售農作物,同時方便買家。是日農作物有櫻桃蘿蔔、木瓜,即摘即包裝送貨,保證新鮮。雖然香港務農困難重重,但農夫都迎難而上,推廣有機作物。 元朗絲苗再現!培苗前先浸種,再經篩選、發芽,培植成秧苗後,庭鋒、正鋒赤腳上陣幫忙插秧,但如何在混濁的泥水中分辨插秧位置?水稻經過三個月生長,卻受環境影響收成欠佳。農夫將彌足珍貴的收成煮成粥,分甘同味。
3x37
第37集 - 炸連骨魚皮、鮮鯇魚皮、豬雜原味道 香港手工啤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Dec 01, 2019
魚蛋粉伴炸魚皮是經典食法,帶骨炸魚皮香脆度再升級,更有層次。店舖堅持採用本地新鮮黃鱔,每日鮮炸魚皮,多一分香港特色。白灼鯇魚皮爽口彈牙,蘸調味醬料零舍惹味,但製作過程繁複,往往供不應求。主持乘機偷師,由劏魚皮學起,又似模似樣! 下欄豬雜經師傅之手都變成上菜。洗淨豬雜,切件白灼鎖著鮮味,亦可變化成不同菜式。而加入本地元素釀製的手工啤,秉持手工啤酒三元素,口味更多變化,如「蜂蜜黑啤」採用香港材料釀製。
3x38
第38集 - 鮮味雞粥 補身滴雞精與豬腳薑醋 訂製肖像波板糖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Dec 08, 2019
天氣轉涼,食碗熱辣辣雞粥暖笠笠。師傅教路,煲一鍋鮮甜又綿綿的雞粥有何秘訣?粥店新一代負責人鑽研新食法,但煮粥的方法仍保持多年不變,令顧客品嚐最原始美味。乳鴿貴為沙田另一寶,粥店又怎樣炮製香脆肉嫩的炸乳鴿? 近年興起滴雞精,本地食品生產商嚴選雞隻,提取精華,生產原汁原味的包裝「補身佳品」。還有香濃傳統豬腳薑醋,庭鋒、正峰幫忙「執碼」,誰較準確?想為普通的波板糖添特色?不妨學主持「印」上自己的靚樣!
3x39 Season finale
第39集 - 分享有機魚、瓜、菜 揚名國際的乾鮑 抗氧化佳品蝶豆花
Episode overview
Air date
Dec 15, 2019
一對夫婦嚮往農耕生活,租田種菜養魚,積極分享本地有機作物。魚塘飼養了少見的青竹魚,撈起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庭鋒、德丞見識娃娃菜育成過程,嘗試催芽、疏苗,還即摘勝瓜,由農夫炮製一頓農家菜。由「鮑魚大王」主理的鮑魚菜式揚名國際,現在推出的真空包裝、罐裝鮑魚免卻了複雜的烹調程序,在家也能輕鬆品嚐到用心鑽研,用心烹調的「紅燒乾鮑」。蝶豆花含豐富花青素及抗氧化物,曬乾後除用來泡茶、煮飯,還可製作「夢幻」飲料。

If there are missing episodes or banners (and they exist on TheTVDB) you can request an automatic full show update:

Request show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