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esita iniciar sesión para marcar los episodios como vistos. Iniciar Sesión o registrarse.
Temporada 16
Fecha de emisión
May 08, 2014
生命中我們總會遇上不同的人,其中有些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不同程度的啟發,我們或會稱他們為師傅。今集「香港故事」由充滿懷舊情懷的上環開始,看看一位廣東菜師傅如何把屬於香港的味道傳承下去。
甜師傅(黎有甜),1967年入行,由「打雜」開始,成為大師傅、食店東主,他對廣東菜的熱情一直沒有減退。為了好好保存傳統粵菜的精髓,他適心訓練徒弟,希望在退休後,亦有人能繼續傳承自己所學
.. show full overview
生命中我們總會遇上不同的人,其中有些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不同程度的啟發,我們或會稱他們為師傅。今集「香港故事」由充滿懷舊情懷的上環開始,看看一位廣東菜師傅如何把屬於香港的味道傳承下去。
甜師傅(黎有甜),1967年入行,由「打雜」開始,成為大師傅、食店東主,他對廣東菜的熱情一直沒有減退。為了好好保存傳統粵菜的精髓,他適心訓練徒弟,希望在退休後,亦有人能繼續傳承自己所學。
廚藝能夠有徒弟傳承,而甜師傅的手藝亦令不少人回味。好像他所煮的太史蛇羹,便勾起了江太史孫女,江獻珠女士對家族味道的思念。廚師不單為我們傳承了菜式的製法,同時保留了屬於我們的味道。一種味道可以令人懷念一世,往往因為食物連結了記憶,而將舊有的味道傳承下去,也正好保留了大家的回憶。
Fecha de emisión
May 09, 2014
文千歲,四零年出生,一位已達從心之年,年過七十的粵劇老倌。黎耀威,二十六歲,一位八十後粵劇新秀。兩師徒的緣份始於文千歲(華師傅)開辦的粵劇學院。
由於學院歡迎在職的粵劇青年演員免費進修,阿威從06年跟華師傅學藝而結緣,而且勾起阿威正式斟茶拜師的願望。
2011年3月,華師傅與師母要告別香港粵劇壇,移居美國。在學院師生告別演出的晚上,阿威把握機會,守在虎度門看師傅最後演出的幾段折子戲。師傅教導過做戲做人的態度,他不敢忘記,穿上師傅傳承的戲服行當,繼續在粵劇路上奮鬥。
文千歲,四零年出生,一位已達從心之年,年過七十的粵劇老倌。黎耀威,二十六歲,一位八十後粵劇新秀。兩師徒的緣份始於文千歲(華師傅)開辦的粵劇學院。
由於學院歡迎在職的粵劇青年演員免費進修,阿威從06年跟華師傅學藝而結緣,而且勾起阿威正式斟茶拜師的願望。
2011年3月,華師傅與師母要告別香港粵劇壇,移居美國。在學院師生告別演出的晚上,阿威把握機會,守在虎度門看師傅最後演出的幾段折子戲。師傅教導過做戲做人的態度,他不敢忘記,穿上師傅傳承的戲服行當,繼續在粵劇路上奮鬥。
Fecha de emisión
May 12, 2014
聽著摩打發出頻繁的聲響,刺針高速的震動,墨水從針刺進皮膚,痛楚過後,這個紋身圖案便會永遠的伴隨著你。亦因為紋身是一輩子的東西,所以紋身師的工作講求絕對的責任感。
紋身師Gabe自少熱愛紋身,任紋身師已超過二十年,他指現時的紋身文化已今非昔比,紋身者選擇紋身並非單純以美觀方面去衡量,對他們來說,紋身會是紀念一些人和事的一種特別方法,每個紋身圖案背後,都有著不同的紀念
.. show full overview
聽著摩打發出頻繁的聲響,刺針高速的震動,墨水從針刺進皮膚,痛楚過後,這個紋身圖案便會永遠的伴隨著你。亦因為紋身是一輩子的東西,所以紋身師的工作講求絕對的責任感。
紋身師Gabe自少熱愛紋身,任紋身師已超過二十年,他指現時的紋身文化已今非昔比,紋身者選擇紋身並非單純以美觀方面去衡量,對他們來說,紋身會是紀念一些人和事的一種特別方法,每個紋身圖案背後,都有著不同的紀念價值。
徒弟Jimmy跟隨Gabe學藝接近兩年,他認為學師的階段必須把尊嚴放下,即使他有一定的畫畫造藝,要將畫畫技巧附於別人皮膚上,又是另一種的學問。
Fecha de emisión
May 13, 2014
人生中的師傅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長輩,有時候朋輩間或是我們身邊的親人,都可以成為影響我們生命的師傅。
蔡舜玉(小玉)熱愛攀石運動,曾經是香港出色攀登運動員,影響她至深的師傅,是一直與她並肩作戰的丈夫──鄧志來(阿來)。一對關係最為親密的師徒,為著共同的興趣與目標刻苦訓練,挑戰一個又一個難點。
今天,阿來與小玉雖然已經退?,但依然對攀登運動不離不棄。阿來主力培訓
.. show full overview
人生中的師傅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長輩,有時候朋輩間或是我們身邊的親人,都可以成為影響我們生命的師傅。
蔡舜玉(小玉)熱愛攀石運動,曾經是香港出色攀登運動員,影響她至深的師傅,是一直與她並肩作戰的丈夫──鄧志來(阿來)。一對關係最為親密的師徒,為著共同的興趣與目標刻苦訓練,挑戰一個又一個難點。
今天,阿來與小玉雖然已經退?,但依然對攀登運動不離不棄。阿來主力培訓香港代表隊隊員,其入室弟子黃嘉欣更承繼了師傅興趣多樣的個性,對一切關於攀登的活動都感興趣,當中就包括歷史悠久的長洲「搶包山」比賽。原來「搶包山」的技巧與攀登運動中的速度賽技巧相類似,一個傳統的活動與一種充滿爆炸力的運動,原來可以有著很微妙的關係。
另外小玉就專注訓練小朋友,希望通過刻苦的訓練,培養出小朋友堅忍的個性,就算未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運動員,但至少在人生路途上也學會不怕接受挑戰,努力面前。
Fecha de emisión
May 14, 2014
黃秉基,四十九歲,熱愛打擂台,擁有五條金腰帶,是拳王級搏擊好手,早年拜吳永皓師傅門下,學習國術俞家雲掌,其後轉型自由搏擊以至泰拳,南征北討,建立不少戰功。吳師傅評他為具聰明打法的拳手,評估對手準繩,並懂得運動力學和時間差。
秉基三十三歲退休後,仍然心繫擂台,於泰拳理事會擔任公職,並在大埔設拳館,廣收徒弟,來投者有為強身健體,亦有部份為打擂台,希望揚名立萬,周明逵正
.. show full overview
黃秉基,四十九歲,熱愛打擂台,擁有五條金腰帶,是拳王級搏擊好手,早年拜吳永皓師傅門下,學習國術俞家雲掌,其後轉型自由搏擊以至泰拳,南征北討,建立不少戰功。吳師傅評他為具聰明打法的拳手,評估對手準繩,並懂得運動力學和時間差。
秉基三十三歲退休後,仍然心繫擂台,於泰拳理事會擔任公職,並在大埔設拳館,廣收徒弟,來投者有為強身健體,亦有部份為打擂台,希望揚名立萬,周明逵正是後者。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明逵雖然擁有天賦身材,亦對泰拳非常熱愛,惟擂台成績七戰皆北。師傅黃秉基針對其打法保守,欠缺狠辣,著他往泰國觀摩學藝,備戰四月廿一日的職業拳師賽,師公吳永皓探訪徒弟黃秉基時亦對徒孫明逵,給予戰術上的指導;其後明逵大婚,但這拳痴仍為拳館當教練,並為其徒弟張旭文參加新秀大賽備戰,結果旭文在明逵指導下獲勝,間接令黃秉基和周明逵這對師徒打了一口強心針。
Fecha de emisión
May 15, 2014
李易達(Almond),六十後。二十四歲到美國馬房工作和學習,1995年在香港跟隨澳洲藉練馬師大衛希斯從事副練馬師工作九年,目前是香港二十四名現役練馬師之一。
楊明綸(Keith),二十三歲。自從十六歲成為賽事見習學員,直至獲得09-10年度冠軍見習騎師的榮譽,師傅李易達覺得他是同輩中的幸運兒,但是成功背後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騎師在比賽中與對手直接競爭,也是一種附
.. show full overview
李易達(Almond),六十後。二十四歲到美國馬房工作和學習,1995年在香港跟隨澳洲藉練馬師大衛希斯從事副練馬師工作九年,目前是香港二十四名現役練馬師之一。
楊明綸(Keith),二十三歲。自從十六歲成為賽事見習學員,直至獲得09-10年度冠軍見習騎師的榮譽,師傅李易達覺得他是同輩中的幸運兒,但是成功背後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騎師在比賽中與對手直接競爭,也是一種附帶危險的工作,因此師傅要求Keith要抱有專業而嚴謹的態度。縱然只是一個年輕人,Keith的工作所背負的金錢和責任也不是兒戲。
Keith喜歡馬匹,也喜歡競賽勝利帶來的滿足感,他相信自己找到真心喜歡的工作。畢業在即,將來當他成為合格騎師,便要獨立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能否繼續嚴守紀律,能否抵受周遭更大的誘惑,才是真正的人生試鍊。
Fecha de emisión
May 16, 2014
This episode has no summary.
This episode has no summary.
Fecha de emisión
May 16, 2014
This episode has no summary.
This episode has no summary.
Fecha de emisión
May 19, 2014
今年80多歲的張景華伯伯,自小鍾情於中國工藝品。成年後,利用工餘時間學習陶藝,對藝術的熱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更成為尖沙咀星光邨的第一代中國工藝表演者,除了自己做陶瓷外,並兼營中國古董、工藝品買賣生意。
出於對藝術品的珍愛與尊重、對中國工藝的一份感情,張伯伯更自學復修中國工藝品及傢俬等。張伯伯自喻為醫生,能夠將一件破損的工藝品復修好,就好比救活了一個垂死的病人,讓他
.. show full overview
今年80多歲的張景華伯伯,自小鍾情於中國工藝品。成年後,利用工餘時間學習陶藝,對藝術的熱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更成為尖沙咀星光邨的第一代中國工藝表演者,除了自己做陶瓷外,並兼營中國古董、工藝品買賣生意。
出於對藝術品的珍愛與尊重、對中國工藝的一份感情,張伯伯更自學復修中國工藝品及傢俬等。張伯伯自喻為醫生,能夠將一件破損的工藝品復修好,就好比救活了一個垂死的病人,讓他得以重生。
張伯伯的女兒Celine,自小旁觀父親對工藝品的熱愛、投入,眼見父親可以為修復一件物件而廢寢忘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間亦對中國工藝品產生感情。Celine形容父親看著工藝品的樣子,就好比小孩子面對自己心愛的玩具一樣。看到父親能夠享受「簡單的快樂」,令Celine在十年前開始接手打理父親的古董傢俬生意,並承傳了對藝術的堅持,對物件的珍惜。
抱着同一份執着、同一份堅持,一代傳一代,父女兩人合力讓美麗延續。
Si hay episodios o banners que faltan (y existen en TheTVDB) puede solicitar una actualización completa del programa:
Solicitar actualización del programa
Solicitar Actualización